在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中国进口原油量逐年攀高的情况下,中国已经加快了对石油替代能源的研发步伐。国家发改委近期出台的一份题为《中国石油替代能源发展概述》的研究报告透露,中国在未来10年将投入8亿元用于“可燃冰”的勘探研究。
2015年后有望实现商业开发
发改委的上述报告称,根据估算,世界上“可燃冰”所含有机碳的总资源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两倍,可满足人类千年的能源需求。
直接参与“可燃冰”勘探研究的中国石油大学化工学院教授陈光进表示,由于“可燃冰”是天然气的附生产品,因此其应用范围与天然气大致相同,是一种典型的石油替代产品。由于“可燃冰”99%的储量都在海底,因此目前国内“可燃冰”的初期勘探工作都是由国土资源部与中海油承担进行的。
国家发改委的报告则指出,国内“可燃冰”预计可在2010至2015年进行试开采,而实现商业开发目前还有待技术上的突破。
降低成本是推广关键
发改委的报告称,目前仅在南海北部的“可燃冰”储量,估计相当于中国陆上石油总量的50%左右。尽管储量丰富,但“可燃冰”的商业应用尚面临诸多难题。陈光进告诉笔者,目前美国和日本也在进行“可燃冰”的勘探研究,但目前的成本高达200美元/立方米,根据每立方米“可燃冰”释放能量相当于180立方米天然气计算,其折合天然气的成本也达到每立方米1美元以上,这跟国内天然气造价每立方米在1元人民币左右相比,简直是天文数字。
陈光进表示,造成成本高昂的原因首先是勘探规模太小,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其次勘探“可燃冰”所需的水以及其他运输工程费用都很高,只有将勘探成本降低,“可燃冰”才能真正得到大规模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