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中新网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 张中江) 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昨天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学创新需要从作家思想观念等几个层面进行。他还坦言,文学领域存在写作风格抄袭、模仿的现象。但相比较而言,艺术领域的模仿更多些,甚至有些热播电影,“场面镜头几乎就是跟人家抄的”。
胡锦涛22日在文代会作代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希望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锐意创新,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承担起推进文化创造的历史责任。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创造力。他的讲话在作代会与会代表中引发强烈反响,“创新”亦成为代表们关注的话题。
作家如何才能在写作中实现创新?作协又该起到怎样的作用?
中国作协副主席、作代会新闻联络组发言人何建明在接受采访时从思想观念、内心情感以及创作技巧等层面,对“文学创新”进行了阐释。
何建明解释说,一个层面是在作家思想观念上的创新。
“因为现在我们传统的作家,他有一种长期的意识。文学一方面是来自于生活,记录社会的。但实质上在写作的时候,大部分都写得离自己的生活有一段距离,就是说,几十年前,几百年前,或者是写别人的事。那么这个形成了一种创作的思想模式。”
在何建明看来,现在的社会发展非常快。作为一个作家来说,生活是需要沉淀,但是在观念上要更新,要快捷,要跟上这个时代,跟上这个社会。观念更新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创新的一个基础。如果观念上没有更新的意识,创新很难实现。
何建明说,另一个层面就是作家内心的情感,这是受创作思维模式影响的。
“情感上的影响就是说,认为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生活不是我作家去关注的。他可能是更多的沉浸在当代,沉浸在以前,历史的这个过程当中。”
何建明认为,文学创作当然需要沉淀,但要实现创新的话,“情感上的创新和更换观点是非常重要的,有这种情感就可以实现后面写作上的创新。”
何建明还说,写作上的创新实际上对作家是极其重要的。因为这涉及到跟今天这个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传播和阅读衔接的问题。所以,创作技巧上的以及创作形式上的更新和创新,是整个实现文学创新或者文化创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谈到作协在文学创新中应该发挥的作用,何建明说,“我们是一个民间团体,人民团体,很多东西还继承着原来的那种体制、机制。我们不断地在改变,但是还有一段距离。”
何建明认为,这种创新需要在党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之内,这是一个前提。此外,社会不断的进步,管人管事的方式都要更新,都要创新。培养人才、认定作品、进行评奖等等都需要创新。
何建明:对中国艺术失望 《集结号》场面抄人家的
文艺作品创新有多重要?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日前的一席话引发广泛关注。
柳斌杰日前表示,目前中国文艺作品90%属于重复、复制和模仿,创新作品不多。他举例说,目前中国一年文艺作品达到4300多部,但是公众知道的、阅读的却不多,“原因就是创新能力不强,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国人喜欢看外国大片,因为对方创意和传播能力比我们强。”
对柳斌杰的上述观点,何建明表示“非常赞同”。
何建明说,自己前段时间在做一个电影,看过很多外国电影后产生了很失望的情绪,“很失望是对中国的艺术的失望”。
“我们的好多艺术作品,包括电影,我们的很好看的,很精彩的那个,我说某某拍的那个大片啊,某某拍的那叫什么《集结号》那个,这个场面镜头几乎就是跟人家抄的。”他说。
何建明解释说,那部电影里很多场景都是“那个二战的那个片子”,尽管情节不一样,但场面都差不多。
何建明认为,相对而言,艺术领域的模仿更多,文学领域要好一点。因为文学是情节构成的,“要是抄人家的容易让人家揭穿了。”
不过,何建明也坦言,现在有些所谓的小说家,实际上很多写作的方式、风格也是模仿、抄人家的。
“我们普通的阅读者了解的少一点而已。你要深读外国的作品,那一看某某作家明显是受到某个外国作家的影响。这种非常多的。”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