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解读
- 经济发展
- 社会发展
- 减贫救灾
- 法治中国
- 天下人物
- 发展报告
- 项目中心
从这个“脸谱化”的姑娘身上找回人性
想要从这个“脸谱化”的姑娘身上找回人性,却没有那么简单。
苏培成亲历了“政治对语文的伤害”,在他看来,“文革”后的字典“一直在慢慢往回走”。到了上世纪80年代,参与修订的学者意识到,去掉各种“主义”、阶级分析、个人崇拜与意识形态批判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一点无须讨论,我们编的不再是政治字典”。
上世纪70年代人人都必须背诵的,为了“社会主义”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经典理论,在1992年的字典上消失了。同年,“社”的词条下出现了“社交”。当时间推移到1998年,人们在这里不再能看到“仇恨”与“主义”。宗教不会被视为“虚幻的、歪曲的反应”,“利润”也不是“资本主义剥削的残酷手段”了。
到了2004年,这个原来总有点“端着”的姑娘,已经可以大大方方地谈论“性教育”和“禁毒”,她也在经历“代沟”,关注着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
2011年,新版字典中加入“和谐”一词。一位参与修订的人员称,现在修订小组中仍然有“专门负责折射条的同志”,遇到宗教、民族、政治等问题须报权威部门核准。但由于认为“和谐”只是“普通的语文意义上的词语”,他们并没有为此事特别呈报上级。
如今,修订这本在中国拥有几千万甚至上亿读者的字典,终审权由社科院词典室的学者们行使。
“新华”大姐自打出生那年起,就带着一块不起眼的“胎记”,那时的她在用“翻”字造句时,总爱说“铲除封建剥削,农民才能翻身”。后来,她胆小的妹妹们为了顺应时代需要,则将这句话改为“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
7月8日,一本第10版《新华字典》安静地躺在社科院词典室宽大的会议桌上。在第121页的“翻”字词条中,“劳动人民翻身当家做主人”这一例句,被用铅笔淡淡地画上了一道。
几乎就在一个我们来不及注意的瞬间,在刚刚出生的小姑娘“新华”那里,这个伴随着她整个家族58年的胎记,永远地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