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院长:“三俗”是娱乐化的极端现象

2010年08月18日16:12 | 中国发展门户网 www.chinagate.cn | 给编辑写信 字号:T|T
关键词: 三俗 娱乐化 美术学院 俗化 许江 艺术创作 本土资源 民俗 公共空间 主体精神

视频播放位置

下载安装Flash播放器

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中,提倡对本土资源的关注,做好活化本土资源的工作,警觉全球化;在传统文化和电子技术文化的环节中,提倡传统文化的坚守,在传统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警觉艺术创作的技术化现象;在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的环节中,提倡人文关怀,警觉一味的娱乐化。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 许江  

中央研讨文化体制改革,提出抵制“三俗”现象十分必要。最近李长春同志在北京观看《不负丹青——吴冠中纪念特展》后,对吴冠中先生的艺术、人格、精神给予很高肯定。蔡武部长在全国文化厅局长会议上,对今天的文艺创作提出了一系列问题,值得文艺工作者深思。

提倡心灵阅读

早在多年前,我曾围绕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四化”即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多次提出今天的艺术创作要关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传统文化与技术文化、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潮流共生互动的环节。在全球境域与本土资源中,提倡对本土资源的关注,做好活化本土资源的工作,警觉全球化;在传统文化和电子技术文化的环节中,提倡传统文化的坚守,在传统文化和技术发展的同时,警觉艺术创作的技术化现象;在人文关怀与时尚娱乐的环节中,提倡人文关怀,警觉一味的娱乐化。其中,一味的娱乐化是以感官娱乐为目的,取悦于浅表肉质快感的文化倾向,“三俗”,正是娱乐化的极端现象。

在这“三俗”中,庸俗是要害,低俗是现象,媚俗是集中表现。为何说庸俗是要害?因为庸俗指的是人沉溺在庸常堕落的状态中而不自觉,自甘平庸、自甘浅薄而又洋洋自得,自己不要好还自以为得意,它是最有害的。庸俗的后面是一个人、一个社会失去向上向好、自强自立自新的目标,跟着流俗的低端走,甚至讨好、取媚于这种低端。所以,我们要抵制“三俗”现象,警觉文艺创作的一味娱乐化,重视人文关怀,提倡心灵阅读。我们要强调艺术创作服务大众,在反映生活和人民感情方面充分大众化的同时,强调文艺创作在精神上陶冶人心,实现引导人们向上向好的“化大众”的使命,在强调艺术语言浅显明白之时,也要强调思想的深刻性。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抱怨,说之所以出现了“三俗”现象,是因为观众喜欢,仿佛“三俗”是大众文化的必然结果,这点,我们尤其要甄别清楚。艺术作品有两个衡量标准,一个是历史的,一首诗一首歌千古绝唱,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文化史的里程碑,一本书一张画,代表了这个时代的文化进步、思想进步和技术进步,达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峰,这就是历史的评价,这个历史指的往往又是文化专类史。而另一个标准是人民的,人民喜欢,人民传颂,它成为人民的心灵表达,成为一个民族的心灵特征。历史的和人民的标准是相通的,但两者的被承认却并非是共时的。古往今来的艺术创作,都遭遇过这样的窘状,比如梵高,他的作品讴歌生命充满激情,但在生前他的绘画却不被人们承认,所以,要把两个衡量标准把握清楚。另外,人民不等于大众,人民是历史性的概念,是民众的总称,而大众是日常生活的大众,是可以被量化的,用来民间说事的,大众文化指的是城市化生活中,民间自发生产的文化现象,这种文化现象本身带着民俗的特点,带着一时一地的风俗气象。但民俗不等于低俗,民俗的涌现不等于媚俗,民俗的被尊重更不等于庸俗。只有当流俗中的某些低端的东西,在市场机制中被夸大复制、取媚于人性的猥琐颓废之风的刻意订制,才成为“三俗”,这点应当警惕。

呼唤大气史诗

在今天媒体信息、网络信息的时代,随着信息传播工具的变化,随着手机、微博、QQ等新的传播和交流平台的大量使用,实质上已经产生了新的公共空间。在这个虚拟的却又无边的公共空间,无限量的创作个体在这里发声,无限量的信息在这里被交流。今天的众多报刊都会整版地出现来自这些空间的声音,它以自由、快捷、多样来呈现向好的势头。但另一方面,这种快捷的公共空间其简明短快的信息方式正在催生着新生一代的独特阅读,一种“细琐化”的阅读方式——满足于细琐多变的短讯息,而缺少全局性的胸壑。那种大部头的史诗,气壮山河、浩然弥哀、厚积渊深的阅读,对于人心深厚的锤炼正在消失,却以为读短信即读报,读报即读书,读书即读世界。久而久之,思维方式变得零碎和细琐,那个统领世界,气壮山河的人心也变得零碎和细琐。  

再看电视上接二连三的种种选秀节目,那些所谓的越来越开放的秀态,所谓的点击率拉动的正是这种不健康的呼声。  

培育主体精神

我们还应当关注媒体社会中的“稚化”现象。有些媒体人太年轻,对社会和生活中的许多事情缺少判断,他们在心里构建了一个虚拟的大众群体,这个群体是不喜欢读书的,不喜欢讲大道理,是乐于嘻哈打闹的。上个月,我应邀参加一个电视台录制吴冠中先生的专题,当我介绍吴先生的艺术和精神时,一位编导冲上台要主持人闭嘴,说边上的青年学生快睡着了。但边上的学生都齐声答复:我们没有睡着,我们愿意听。接着主持人又不厌其烦地介绍了吴先生的画卖了多少高价,创造了多少价值,问我的感受。我说,这些价格与我毫无关系,我是冲着吴先生的画、画中的精神来的,这些精神无价。我这样说,是担心一些媒体的“稚化”现象,将观众绑架了,他们低估了观众的眼光,他们俗化了人民的心灵。所以我建议青年文艺工作者要多学习,鲁迅先生说:“人世间真是难处的地方,说一个人‘不通世故’,固然不是好话,但说他‘深于世故’也不是好话”。所以在今天这个媒体社会与大众文化相纠结的时候,青年朋友尤当注意。

我想,今天的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响应中央号召,珍惜大好时机,领认时代的使命,努力学习。我还是提出我一贯的主张,文化工作者要做到八个字:行健、居敬、守律、常乐。首先要行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健,勃勃向上,拒绝平庸,自强不息,刻苦努力,这个自强不息的“自”,便是中华文化的主体精神,这个主体精神既不是一般的地域观念,也不是一般的时间观念,是中华民族在创造新事物时根蒂处原生的力量,是根系处代代相传的精神特性。其次是居敬,就是要对文化、对经典、对历史、对人民满怀敬意,第三为守律,遵守事物发展的规律,第四要常乐,中国人认为,“学”就是游于艺,不仅自己而且带领众人游于艺,不仅独乐乐,而且众乐乐,让大家游于心灵相安、相乐的境界中。

返回顶部文章来源: 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