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节日多为老人参与 该如何打动年轻人
有评论指出,作为传统节日,传统的民俗活动固然对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仅仅满足于此,不注意注入新的活力因子,势必难以让人们对其拥有“特殊感觉”。
据媒体报道,在屈原故里秭归,当地提前推出丰富多彩的端午民俗活动为节庆“预热”。但各种民俗演示活动都是老年人“唱主角”。当地文化官员和民俗专家对此表示忧虑,认为年轻人“缺位”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秭归县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梅云来说,不久前县里组织的一次问卷调查发现,当地有些年轻人甚至不知道屈原是谁,更不知道为什么要纪念他。曾有位年长的守庙人专门为年轻人办过免费的屈原讲学班,但三个月后就终止了。年轻人说,他们工作生活太忙,没时间听这些东西。
如同端午节一样,不少传统节日的习俗,对现在的年轻人都没什么吸引力。有评论指出,这是因为传统节日民俗多诞生在农业社会时期,与农事生产等关系密切。而现在即便农村的年轻人,也大批量涌入城市。在城市文明中,诸如采药、斗草、抓鸭子等习俗,都已没有进行的可能,自然慢慢衰弱。
如何发掘传统节日新的内涵,赋予传统节日新的时代韵味?中国民俗学会理事、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陈建宪认为,民俗文化要通过文化创新,通过功能转化,整合入现代文化体系中,发挥新的功能,才可能存活并得到继承和发展。
陈建宪建议,国家应出台政策鼓励各地政府结合实际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充分挖掘当地文化产业、避免刻意追求GDP增速,通过创新以现代形式对传统民俗“基因”重组,在保持精神内核和象征符号不变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吸引年轻人的兴趣。创意产业的兴起,将是在年轻人中培养传统文化传承人的一个极好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