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员在发掘文物 摄影:汪恩民
发掘现场 摄影:汪恩民
中新网嘉兴11月10日电(记者汪恩民)50年前,浙江嘉兴马家浜村农民无意刨出的兽骨,让世人“触摸”到一个沉睡7000年的文明记忆。50年后的今天,马家浜遗址考古发掘正式启动,金庸先生手书的“江南文化之源”的遗址纪念碑,也在这横跨7000年的文明血脉呼唤下,迎风伫立。
回眸: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
嘉兴市文物局副局长王登峰告诉记者,马家浜遗址位于嘉兴市南湖乡天带桥村,现属嘉兴经济开发区西南新区,面积1.5万平方米,距今约7000年。
据悉,1959年3月,马家浜的农民在挖“马骨泥”积肥时,让大量的兽骨、陶片和人体骨架重见天日。浙江省博物馆、杭州大学历史系等单位组成的考古队来到了这片村民世代耕作的土地上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发现墓葬30多座,房屋遗迹1座,以及大量的陶器、石器、玉器、骨器等。俯身直肢葬俗,以夹砂红陶为主,以牛鼻式器耳、喇叭形圈足为特征,使用玉玦、玉璜为主装饰品,斜背舌形石斧等,这些具有独特性、典型性的文化遗存,完全不同于黄河流域的史前文化形态,改变了考古学界对于新石器时代青莲岗文化的认识,引起了国内外考古学界的重视。
王登峰介绍,1977年11月,在南京举行的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学术讨论会上,正式确立了马家浜文化。“马家浜文化属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代表。马家浜文化主要分布在苏、锡、常、杭嘉湖和上海地区。它正处于母系社会的繁荣时期,大约到距今5500年时,发展为崧泽文化。在距今5000年左右,又演进到良渚文化。这一文化序列的发现和确立,说明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源远流长,自成体系,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马家浜文化是当之无愧的江南文化之源。”王登峰表示,正是它的开拓、创新、奠定了丰富、独特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基础,为长江下游、太湖流域成为领先一步的文明古国开创了坚实的第一步。“2001年6月,国务院公布马家浜遗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