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消亡的察合台文文字印章
在保留古代文字方面,文献发挥了很大作用。不过,古代印章也是一个不能忽视的载体。虽然印章不可能像文献那样保留大段的文字,但是印章质地坚硬,比纸质文献更容易保存,而且一般都刻得非常精细,印出的文字比较清晰,对于当代学者的研究工作有很大帮助。古文字陈列馆中就保存了不少印章,上面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字。其中有一枚印章,所刻的文字颇为神秘,看上去和阿拉伯文有点像,但却是一种已经消亡的文字——察合台文。
提起“察合台”这三个字,您一定会觉得似曾相识。没错,金庸先生的小说《射雕英雄传》当中,成吉思汗有个儿子就叫察合台,而且历史上确有其人。察合台于1219年随成吉思汗西征,1227年建立起著名的察合台汗国,是蒙古四大汗国之一。1241年察合台去世。他的后裔笃哇汗统治时期(1274年-1306年),察合台汗国开始用察合台文。此外,莫卧儿王国和埃及也曾使用过这种文字。
察合台文是一种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音素文字,有28~32个字母,有11个字母主要用于拼写阿拉伯-波斯语源的词语。除基本字母外,还使用阿拉伯文的辅助符号,使用较广的有5个。察合台文献,除较晚的铅印本外,多用阿拉伯字母的纳斯塔里克体(正体字)传抄。察合台文虽然消亡了,但它产生的影响却非常深远,以至于成为现代维吾尔文的前身。
-用“活着的象形文字”纳西族东巴文书写的百家姓
提起纳西族,您一定不感到陌生。近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云南丽江这个地名越来越“热”,而它正是纳西族主要的聚居地之一,相应地,也使人们知道了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古文字陈列馆中,您可以看到纳西族使用的一种神秘文字——东巴文。
纳西东巴文是一种古老原始形态的象形图画文字。这种文字多由纳西族祭师东巴使用,故称东巴文。一般认为,东巴文的产生和应用,约在公元7世纪左右。东巴文有独特的构字方法,是世界上少有的至今还活着的象形文字,已经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记忆名录》。
东巴文只有1400多个单字,但词语异常丰富,能充分表达细腻的情感,也能记叙说明复杂的万事万物,还能写诗作文章。东巴文原来是写画在木头和石头上,后来发明了纸,才抄写在纸上,成为东巴文经典,流传下来的经文共有2万余册,国内现存1万余册,成为研究纳西族历史文化的宝贵材料。
古文字陈列馆中有一件特殊的展品,是用纳西东巴文和汉文书写的“百家姓”。您可以从两种文字的对比中,充分感受到东巴文作为象形文字的独特魅力。这幅作品是今年新写的,虽然不是历史文献,但却证明了东巴文世代相传的强大生命力。
-壮族爱情组歌:坡芽歌书文献
2006年2月,研究者在云南省富宁县剥隘镇坡芽村发现了一块神秘的白色土布。它宽约一尺,长二尺余,上面画着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红色的仙人掌的汁液绘成,当地人称之为“布瓦吩”,严格地译成汉语是“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学术界称之为“坡芽歌书”。
坡芽歌书其起源尚难以断定。它是图形符号,构形原理有象形、指事两种。现存的81个符号,已经具备了文字的某种特质,形、音、义都是固定的。但是,坡芽歌书的一幅图案符号代表的不是一个字音,而且内涵比一般的单字丰富。具体地说,这81个符号,每一个都代表着一首特定的山歌,总计81首山歌,762行歌词。坡芽村的壮族歌手,只要见到这些图案,就能唱出整首山歌。目前,该村仍有20多人能认读坡芽歌书。
坡芽歌书发现后,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重视。经过考察和整理,学者们认定坡芽歌书的内容是一部壮族爱情的组歌。
-音节文字:古彝文文献
古彝文是一种古老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个意义,但它并不是借用和模仿汉字的产物。目前发现的古彝文距今有8000年至1万年。一些专家甚至认为古彝文可以与中国甲骨文、苏美尔文、埃及文、玛雅文、哈拉巴文并称为“世界六大古文字”,代表着世界文字一个重要起源。值得注意的是,《滇川黔桂彝文字集》中所收的古彝文字达到了87046个单字,这甚至比《中华字海》中所收的85568个汉字单字还要多。
古彝文典籍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天文、地理、政治、经济、军事、医学、数学、农牧……著名的叙事长诗《阿诗玛》有一个重要的抄本,就是用古彝文写成的。目前,仍然有一部分彝族人可以认读古彝文。
看了这些介绍,不知道您对我们浩瀚丰富的古文化有什么感受?古文字陈列馆中的珍品还有很多,它们就像璀璨的瑰宝,静静地守候在展馆之中,等待着您穿越尘封的历史与它们对视的那一刻。(严明侯晓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