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用笔”之思考
时振华
一些妄自菲薄的艺术实践者和艺评家对于中国文化的全盘否定起源于1840年代开始的中国社会世界地位的衰落时期。西学东渐,病笃乱医;囫囵吞枣,大言化之……几近二百年来,形式和语言随着时代变换花样,但在骨子里还是原来的东西:就是非要把有五千年历史,自成体系、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装进西方人浇注的铁笼子里!连中国画最基本的精神表达——笔墨也争论得莫衷一是了。
戴着西方的戏剧理论的眼镜来看中国的戏曲;用拳击的规则裁判中国的武术,用写洋文的办法来解释中国的书法——用今天流行的一句话说,这叫“不靠谱”;用中国古人的一句话说,这叫“道不同不相与谋”。
画事之余,读了点石涛。他在四百多年前写的诗句,在今天看来,远比一些生吞活剥的所谓“理论”,来的实际而且深刻。
一
书画非小道,世人形似耳,
出笔混沌生,入拙聪明死。
——石涛题《春江图》
中国画的“形”和“神”的问题,早在一千年前就解决了。宋人苏轼说:“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石涛和尚在这首题画诗里,说得更深刻也更具体了。他除了把书和画列为“非小道”(言外之意就是大道)的大事,把“形似”作为世人的一般见识外,还把用笔提升到了创造世界,表达乾坤的地步。他一语中的,入木三分。纵观一部中国美术史,中国画的用笔,源于书法的笔法,从来就不仅仅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它还要达意与畅神,表现心象并且渲染意境。它在完成第一使命的同时,必须使原来毫无意义的线的本身具有生命的表现,具有丰富的,几乎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任何艺术,都是创作者精神世界自由的表达。表现在中国画上,这种表达就是靠用笔的千变万化来承担的。所谓“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这个世界首先就是创作者在创作当下的内心世界和情感率动,由这个世界,生发出大千世界,也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所表述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也正是中国画“用笔”的精神来源。按照道家理论和太极学说,古老的“易”理成就了“一画论”的审美理念。虽为“一画”,实为“一点”,因为莫不是“积点成线”。一点就是一个太极,一个世界。每个点的精微都是综合功夫的展现。真所谓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无论中国画有多大的含量也全都是起于这千古一笔的,它承载了千百年来中国文化的信息,与中国的其它艺术是一脉相承的。可以说,用笔是中国画核心价值生发基础。这也从中国文化的维度证明,西洋画之所以不像中国画那样强调用笔,是因为用笔造型的技术性是间接地服务于艺术作品的精神表达的,而中国画的“用笔”则是直接等同于精神传达,也就是傅抱石所说的“可以独立的精神内容”。所以是中国画所特有的核心要素,是中国画的第一要素。
二
盘礴万古心,块石入危座。
青天一明月,孤唱谁能和?
——《石涛题画诗跋》
这是石涛和尚一首著名的夫子自道的绝句。诗中所表达的万古之心,青天明月,块石危座,孤唱无和的心境,正暗合了古今中外千百年来大师和智者的孤苦追求。中国画的用笔,从根本上说,就是这样一种精神世界的表达和追求。
中国画的用笔既然是创作者精神世界的表达和追求,则必然有高下、文野、雅俗之分。通过每个画家的用笔方式或是笔法痕迹完全可以看出作者有无大家之气。因为它是人的身体状态、精神状态、文化修养、笔墨功力、用笔方法等综合而成的瞬间表现。当年,任伯年看到初学画的吴昌硕的一条线就断言:“比我画得好,将必成大器……”。而后,已成大师的吴昌硕见到青年潘天寿的用笔,惊喜题诗“天惊地怪见落笔……”
“用笔”与中国的“禅”一样是只可意会而不可言说的。在用笔的过程中,笔与墨的交融、笔与纸的交融、笔与心境的交融,用笔的节奏,用笔的愉悦,用笔表现物象的那种特有的感觉等等,是难以形容的。其迹象超越了自然的物象,与人格、自然三位一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历代先贤们形容笔意的感觉为:“如屋漏痕、如折钗骨、如金钢杵、如千里振云、如高山坠石、如锥划沙、如印印泥”……
宾虹老人饱经学养终其一生,总结出用笔的五字真言:平、圆、留、重、变。即有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德行,还有太极图循环往复的用笔方式。它无穷的魅力包容着哲学的、心理的、品德的一种深厚文化内涵的价值判断,超越了形象、色彩、布局甚至意境,从文化意义的角度明确阐述了中国画的用笔属“道”的范筹,使得在中国书画的审美鉴赏中,用笔的笔法鉴赏成为最高的鉴赏。笔者认为,用笔的追求,内源于画家精神世界的追求;画家精神世界的境界高下,决定了“用笔”的境界高下。所以高致者自有高致,鄙俗者求之不得。而一旦达到了大涤子这样的精神境界,孤高感油然而生,可以对话者,回到世界的本初,唱和者成为山间的孤石与天上的明月……
由此可见,用笔是中国画的宿命,舍此即不是真正意义上纯正的中国画。正所谓“用笔千古不易”。正如中国的京戏,离开了京戏的唱念做打的规范,“味道”何在?
因此,过用笔关是成为中国画画家所必须的条件,也是唯一正确的修为路径。也因此,笔墨功力和规范的积累更是需要人一辈子不断的努力。理论家形容此为“‘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就是用笔的关,过了此关下山后方可‘条条大路通罗马’,海阔天空、自由遨翔……”。
说到家,中国画入门的路径只有两个字:用笔;说到家,中国画终极的目的地亦是两个字:用笔。这就是中国画家的世界,这亦是中国画家精神和艺术的追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