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最后一个生日
提到了开国大典,毛泽东的神采又飞扬了:“那段时间,真是忙得很,百废待兴,百业待举,国徽、国旗、宪法、政府机构、人事安排,哪样不要考虑?不要研究?一个会议接着一个会议,国际国内,党内党外,为公事忙,私事也不少,还要忙里偷闲,看一看书。真是忙得个不亦乐乎。我这个人不怕忙,就怕不忙。那时,家乡的人也不断来。他们觉得我是个天大的官啰,好像这个国家已经成了我的私产,国家就是我的,想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也难办得很。但家乡人都通情达理,我们的人民,都是非常好的人民。”
小孟知道,毛泽东在开国大典那天,在许许多多的群众场面,他不止一次地呼喊过:人民万岁。那是真诚的呼喊。
毛泽东又说:“我们这个国家,这个党,几起几落,多灾多难,可又大难不死,为什么?因为我们总是和大多数人站在一起。”
1975年10月1日这天,尽管毛泽东没有像50年代、60年代那样,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人民挥手致意,没有在人民的欢呼声中检阅他亲手缔造的共和国的军队,可他并没有忘记,也不可能忘记他们——他的人民,他的国家,他们的命运。这对毛泽东来说,是一种不受任何干扰的信念,这也是给予他信心,给予他力量的源泉。
小孟常常这样想,尽管毛泽东在他的晚年,有过这样那样的失误,可中国人民仍然怀念和尊敬他,那原因,小孟在1975年那个国庆节——毛泽东度过的那个最后的国庆节里,就已经深深地感觉到了。
1975年12月26日这天,是毛泽东的最后一个生日。
外边,照例是热热闹闹。大报、小报、广播、电视都在若明若暗地宣传着。每逢这一天,单位、家庭、个人都要在中午吃长寿面。这已是不成规矩的规矩,没有成文的信条。虽然,没有指示,没有文件,没有布置,但人们都已自觉与不自觉地进入了“祝寿”的氛围之中。这是“文化大革命”后形成的习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