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读梅墨生先生的“风骨•气象”画展
“若有两三个知音,不过责于我画作的皮相,能从小中见大,能于淡中品浓,能于粗糙中见真实,发一个会心的微笑,对我已是享受了。”——梅墨生
文化部人事司殷福副司长(左) 梅墨生先生(右)
梅墨生先生作品
梅墨生先生作品
2009年元月3号,我应邀参加在798喜神艺术空间梅墨生先生的“风骨•气象”画展。展厅内热闹非凡,大家啧啧称赞。
梅墨生先生本身是个很文静、很内涵的人,但那天却非常忙碌,他那深邃的眼睛藏在大大眼睛框里,脸上挂着微笑。
观梅先生画,给人的感觉宁静、幽远,像一股清泉。
梅先生说,“我的山水画,虽然取法自然,但却不是自然主义或写实主义,它是我心灵的道白,自然是永恒的,我所描绘的山水在我心中早已成为一种意象,它是经我心灵的净化,思虑所得,那是我的心境,一种心向……”
文化部殷福副司长说,“梅墨生先生,能在方寸之间画出大山水、大意境,很了不起。”
山水画家郭子绪说到,“梅墨生先生是个全才,诗书画印样样齐全,学问也好,修养也深。我与他差20岁,我们非常谈得来。他的作品简朴古雅、恬静自然并用最简练的笔墨表达自己的理念。他在传统的继承方面,做得很好,而且研究得也深,画山水,像他这样的,目前就他一个人,作品出新、出奇,艺术只有出新,才能进步。”
山水画家程翔宇说,“我与墨生是同学。他在上学期间,始终对传统文化非常感兴趣,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自己的面貌,而且书法也是非常优秀。”他指着一巨幅山水说,“你看,此山的造型及整幅作品笔墨,即有传统功力,还有个人风貌,应该是在山水、花鸟的青年画家中,他是非常卓越的。他笔下的山,是他心中的山,他把山变成了他心灵的符号,表达自己心中的感受及对自然的感悟。中国文人画,实际上是写意的东西,作者通过对自然的感悟,对山川的认识,表现自我感受,这是中国文人画与西方绘画的区别。每个画家的学识、修养不一样,心中的景物也不一样。你若能读懂,大家都能读懂,他没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脉络,不失法度,如果很怪、很狂,别人理解不了,那就不是优秀作品。”
画家李冬说,“梅先生的画与他的修养密切相关,他表现天性的东西比较强,追求自然,在自然当中追求完美,不刻意摆弄笔墨,但他的随意性,包含着他的修养。他的章法与别人不太一样,他求险,有的作品从外表看,其笔墨是矛盾的,但他能化解开,求得一种统一、一种和谐……”
著名美术评论家刘曦林说,“我知墨生,先知其为文,次知其为书,后知其为画。我喜欢他那些简笔山水,造境空旷,笔墨疏淡,但总能嚼出些酸咸之外的味来。比如那《赏心亭》,近处是几株朦胧的春柳,远处置一小亭,空阔的水面上横着一叶无人的扁舟,题记中说:‘境由人造,而吾画内不欲置人,有则俗’,他在另一相近的画面上又写了‘心与船行’,总启发你在想画外的那些物事:为何有人则俗?为什么‘野渡无人舟自横’却受到众人喜爱?为什么有了人却乏了意,无了人却有了心?”
梅先生说,有人认为我所画的山水、花鸟,是否在逃离现实?这是一种误会,我生活在喧闹的、灯红酒绿的大都市里,我画大自然本身就是对山水的礼赞,礼赞人与自然亲和的态度,人不应该征服自然,要保护和爱护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
让我们慢慢地品读梅先生作品,去感受那“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的田园心态吧!(么秋)
|